新药临床试验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分为Ⅰ、Ⅱ、Ⅲ期,即Ⅰ期是初试安全性、耐受性及早期药物活性的研究;Ⅱ期是疗效探索研究;Ⅲ期是疗效确证研究。理论上Ⅰ、Ⅱ期临床应该探索研究,但是现实情况却完全不一样,多数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研究目的混为一谈,研究分期形而上学,研究结论值得商榷。
多数中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暴露量和亚人群分析不足
除了有效成分制剂外,多数中药制剂Ⅰ期临床试验无法通过药代试验明确药物体内生物学行为,而是采用剂量爬坡试验使受试人群充分暴露在药物下,明确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。但目前多数中药Ⅰ临床研究暴露量不足(与非临长、急毒数据支持有限亦有一定的关系),浮于形式,不能充分真实反映药物体内安全和耐受范围。而且目前Ⅰ期临床试验多选择 18~50 岁的健康受试者,缺乏老年、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亚人群研究资料,对潜在的受益/风险评价存在影响。
多数中药新药Ⅱ期临床试验失去“探索研究”本质,类似小样本的Ⅲ期临床试验
按照临床试验设计原理Ⅱ期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Ⅲ期临床试验确定给药剂量、给药方案,针对性探索产品的治疗特点。而实际临床研究中Ⅱ、Ⅲ期试验的方案设计基本无区别只是样本量不同。完全没有体现出临床试验分期的意义。
剂量探索研究,剂量设计随意性大,量效研究的数据参考性差
目前一部分产品已经在开展临床剂量探索研究,但是由于缺乏前期非临床量~效研究的数据支持,临床剂量探索、剂量选择的随意性大,很少有提出依据或采用剂量递增计算方法(改良的 Blachwell 法、改良的 Fibonacci 法等)确定探索剂量的案例。由于未按照严格临床研究原理设计,部分产品提供的临床量~效研究的数据仅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。
疗程探索研究,治疗终点设计教条,时效研究数据缺乏
基于多数中药新药难以求出 LD50,药效学试验理化客观指标难于挖掘产品治疗特点的现实情况下,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治疗终点和结局指标设计,积累时~效研究数据,指导临床给药方案。但目前只有极少数中药新药开展疗程探索研究。而在临床用药实际中,部分中成药(特别是 OTC 药品)就是超疗程服用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。
仅按法规要求的最低样本量设计难满足Ⅱ期临床探索研究的目的和要求
根据临床试验设计原理,若产品为创新药物,相关临床探索研究工作量应该较大,远非法规要求的最低病例数所能涵盖的,而目前多数中药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的样本量与法规要求的最低样本量基本一致。而且疏于对对照药灵敏度的考察,临床界值设计合理性评价,对臵信度、显著性水平等参数的考虑等。
因此,结合临床试验设计原理,Ⅱ期临床试验不是小样本的Ⅲ期临床试验,对于给药方案和说明书要求的研究内容都可以包含,例如:
(1)在非临研究数据支持的条件下探索性考察,主要成分的药代参数;
(2)可能的合并用药风险(莲必治和氨基糖联用的肾功能损害);
(3)对于原发病/继发病,抑制病灶/缓解症状的治疗特点等。
根据研究安排,以上试验可同时进行探讨,或部分形成联合研究。